Way Before Self-branding. 認識自己,永遠在自我行銷之前

Helen Chung 鍾采倫
4 min readMay 6, 2019

--

從職場人才推薦到日常朋友對談,都能輕易判斷誰和誰的熟稔程度,接著決定要揭露的資訊,但我們甚少反問「自己跟自己到底幾分熟」,往往撞牆卡關才驚覺,起因都是眼前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,實在有夠陌生。

不夠瞭解自己,所致迷途困窘,無以昂首前行。

「你總是說著什麼事情該怎麼做,怎麼不問問自己想要怎麼做?」以前聽人家說「我要找自己」總覺得在逃避責任,直到兩年前面臨極度迷途之境,看似有效率工作實則無意義生活,被朋友問了這句話才突然驚醒。

我們時常活得心累,無力主掌步伐,順著時間漂流於窮忙,像極了滾跑在城市巨輪上不敢停下的倉鼠,不斷埋怨生活中的積攢累贅,又不斷埋怨著自己的埋怨,直到某天意識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之必要,這才開始「找自己」。

市場上要行銷一個品牌,都必須事先釐清核心價值、差異化利基點與利害關係者、行銷管道與資源,重複假設、嘗試、驗證、調整的過程,步步建構鮮明的品牌DNA,才能長久創造品牌溢價。這對企業而言是多麼博大精深的課題,反觀我們在行銷自己前,又為釐清自己這回事努力過幾回?

狹著十萬個為什麼的氣勢 不斷反詰自己

我踏出的第一步是追問自己所有的有跡可循。

Sense of Presence 描述近期最有記憶點的幾件事
Sence of Future
三年、五年、十年後想成為的模樣?
Sense of Gap 現在的自己 vs.想要的自己?我能做的事 vs.我想做的事?
Sense of Time 哪些事讓我忘記時間,哪些事多花一秒都覺得痛苦?
Sense of Me 用 5 個關鍵字形容自己,哪些想精進又有哪些想拋卻?
Sense of Relationship 和誰相處最自在,和哪些人多說一句都是勉強?

以 what-why-how 交叉詰問,用 what 嘗試找出喜惡與優劣、現況與願景,用 why 抽絲剝繭地對自己追問到底,最後才用 how 來定義在生活中實際要為自己做出的改變。

活出孤島環視周遭 找出相似與對比

既然無法像古人花很長時間在樹下苦思,在我們這般碎片化的時空裡,借鑑是最快的方式。

不斷追問自己的同時,對照觀察旁人的生活方式與處世邏輯,再反觀回自身,將更有感地找到想追尋的方向。實際運用在思考上,就是在前輩、平輩、後輩身上,觀察與自己相像與對比之處。

在職場適逢視為標竿的前輩,該聚焦哪些路徑努力,才不至於望其項背最終望塵莫及,對於不認同的行為,轉換成警語告誡自己,未來絕不在其位謀其事;生活中遇見優秀同儕,用平行視角觀看同樣的人生階段,思索自己可以效仿的作法;與後輩溝通交流,則是創造力與動力的重新啟發,跳脫被環境訓練有素也束縛有自的思考框架,重拾當年的初生之犢不畏虎。

持續產出 有助未來回溯檢視

梳理具象腦海裡迷霧一般的思緒,讓寫作的過程成為認識自己的歷程。

不流於日記流水帳,但小至拍照發動態,大到認真寫文,將每一個記憶點譜化成足跡,就像小時候玩遊戲到每幾個關卡段落都要按存檔一般(是否不小心透露年代?只好在被發現之前先招認)都是在確保未來迷失在窮忙、不斷懷疑自己的時刻,至少能回溯前一時期,找到當時之所以會踏出那一步的初衷,重拾步履。

「快寫年末回憶錄,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的你。」就像我在 2018 年末被朋友叨念著紀錄年度印象深刻的幾件事,現在正值 2019 年中,對照自己當時寫下的,足以感謝某些邁進改變,也能驚覺某些懸而未決。

https://pixabay.com/images/id-1854169/

“The first and the greatest victory is to conquer yourself; to be conquered by yourself is of all things most shameful and vile.”

如同柏拉圖說過的話,正視自己再戰勝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。自我行銷在認識自己之前,就像玩骨牌,立好了再來一推就倒,總是在堆骨牌與推骨牌中反覆;反之則像拼圖,互補自己缺失漏角的每一塊,用緩慢但扎穩的步調,逐漸成就一整片生活風景,不驕不躁地順勢裱框,就是一幅可供展示欣賞的藝術品。

認識自己再形塑自己,路遙未知不停,卻值得花上一輩子放肆追尋。

--

--

Helen Chung 鍾采倫

追求讓理想接地氣的浪漫主義者。總是在電商世界中,為了品牌曝光與商業轉換中掙扎打滾,但溫度、故事、初衷、價值始終是最在意的事。 eternitytou80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