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拾貳: 練習在平凡裡自命不凡,學習在生活中眼裡有光。

--

距離上次生日發文,已經是兩年前的事。

每月、每季、每年回首,都不太會發現差異,但凡把時間軸改為每兩年一單位,就會驚覺一番新的體會。32 歲,對細紋數攀升的有感程度,覺得不輸通膨,除此之外就整體而言,活得更實際、更接地氣、更有勇氣揮別思考框架與社會期待。

物理上與心理上的里程,總是交互影響。開宗明義這兩年來,印象最深的里程:

  1. 新冠疫情中完成人生大事 — 文定、登記、結婚
  2. 行銷職轉業務、從新創圈轉國際大公司

新冠疫情中的人生大事 — 文定、登記、結婚

全民抗疫的過程,表面上是不能出國、減少通勤和社交,從更深遠的意義思考,它迫使我「回頭專注打造生活的底氣與核心圈」,包含關注與家人和摯友的關係,包含正視生而為人皆有的孤獨與平淡,包含追尋理想生活模式的本質。

疫情和戰爭傳播的末日感,不斷激發思考,如果生命褪去繁花似錦,又該如何度過庸碌日常。

從文定、登記,到完成婚禮的過程,涉及伴侶、至親、摯友,每一個節點的溝通,對我而言都是一份嶄新的練習。自此,也更加希望把時間花在至親與三觀極度相似,但個性高度互補的人們身上,價值觀相似才能活得舒心,個性互補才能提醒成長。

例如決定相守終生的伴侶,其實是個實事求是的半導體產業理工男,等這篇文章發布出來,晚上回家可能又在邊滑手機,邊笑說「不就是結個婚、走一些儀式,哪來這麼多大哉問,每天吃飽睡飽、開心活在當下比較重要」,但或許就是這樣的關鍵性互補,造就了現在的結合。感謝先生的存在,不斷提醒我新的視角,話不再多說,直接發個人生大事照片供留念。

從原生家庭一路成長到滿 32 歲,我依舊是暗自焦慮加上自我懷疑型人格,先不說面對未知與挑戰,總會害怕自己沒能力、做不夠好、無法準時達標,甚至連眾多小事情都會暗自焦慮 (包含事情沒規劃在 Google Calendar、餐廳可訂位但沒事先訂位、手機電量小於 60%、想喝水但手邊沒水等族繁不及備載),但擁有樂觀正向、實事求是、不藏心事、不隨我焦慮而煩躁,但又能理解我的伴侶和朋友圈,已被感染不少,也在邁向更好自我的路途上。

行銷職轉業務、新創圈轉國際大公司

畢業後做了七年的新創圈行銷,去年因緣際會加入 Amazon 亞馬遜,換個視角繼續在我愛的跨境電商產業,協助台灣品牌電商外銷北美市場。一次轉換兩種維度,從「職能」和「公司規模」學習不同的職涯視角。

職能的差異,對我而言在那「最後一哩路」,就像開墾一個新國度,行銷是填山造海,業務是蓋房鋪路。就算用一堆文案、廣告、美圖,向受眾溝通完願景藍圖,沒有協助客戶評估實際效益,進行最後的轉換,也是苦心白費。

行銷大多從品牌、故事、消費者價值思考,業務多了更多成本預算、營業額 vs 淨利評估、短中長期商務目標轉換的監控;行銷偏 inbound,在各種消費者的節點循循善誘,業務偏 outbound,訓練短時間內與客戶直球對決 (要達到具體轉換,還不能被嫌煩)。

兩者在體內相愛相殺,互斥又離不開彼此,感受這種流動,其實挺有樂趣,日日生成一份新的自己。

公司規模的差異,在於光環與包袱的兩者對比。大公司多了品牌光環,自帶客戶信任感,包袱和繁文縟節相對多,多了一些大江大海,但也多了一些莫可奈何。還好身處的亞馬遜全球開店,就像亞馬遜大體系中的新創,文化衝擊不高。

終歸還是一個擁有新創魂的行銷人,不會忘記自己從哪裡來,也更實際知道自己想往哪裡去。萬分感謝這個機會,也感謝機會中遇見的每一個同事與客戶,帶我認識了更新的世界。

32 開始,又是一份新的練習

以前習慣仰望天空裡的雲與月,往後想更關注生活中的犁與土。越長越大,越能從袤大的世界,認知到每一個人的平凡。一個人即使乍看滿是光環,背後也可能滿載犧牲捨去,可以觀望學習,但是無須欣羨妒忌。

想更深入地認知自己,充分理解長短板,凡事看得深一點慢一點,不放棄摸索,不放棄前行。憧憬自我之憧憬,路途上感恩所遇,希望不因年歲增長,就放棄好奇與熱情,多為自己留白餘裕、體會生活。

希望學會開車,希望好好養狗,希望花大把大把的時間在煮飯、看書、散步、生活。下一個階段的挑戰即將開始,總結如同標題,32 給自己的一句話,就是練習在平凡裡自命不凡,學習在生活中眼裡有光。

--

--

Helen Chung 鍾采倫

追求讓理想接地氣的浪漫主義者。總是在電商世界中,為了品牌曝光與商業轉換中掙扎打滾,但溫度、故事、初衷、價值始終是最在意的事。 eternitytou80@gmail.com